先锋小说网>同人小说>情商高手,只要三步(全三册)>第六章《高情商交际学》(2)
  陌生接触力:陌生→熟悉→信任

  把积极带入真实的交往

  人的发展如同宇宙中的天体,自传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公转靠的是和社会的关系。我见过不少人都仇恨社交关系,但是这种消极的心态,让他们在现实面前,只会更加沮丧。正如大雨过后,有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碧空如洗;有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满路泥泞、道路艰难。

  在人与人的沟通和交往中,我们没有必要将一切关系庸俗化,认为这个社会有多么功利。其实不是对方功利,有时候仅仅是我们自己不够努力。毕竟,社会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得做出选择。如果你不够积极,别人一定有理由放弃一个不重视自己的人。

  所以,你是恨恨地骂现实,感受走到哪里都“人生地不熟”的阻力,还是享受走到各地都有朋友、有人帮的感觉?

  这靠的是一念之转,靠的是你可以把积极带入真实的交往中的能力。

  人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网托住来发展的,而不是仅仅靠自己完成单点突破。

  这和生活所需要的全面性有关,守财奴有钱,但是他不能实现社会价值,社会财富并不完全等于社会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为别人增加价值,也为自己增加价值,在价值交换中确立自己的位置。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一个企业家的秘书。秘书和助理的工作是不同的,秘书基本上是要做好一个上通下达的服务者的角色。

  但是,后来我名为秘书,实为助理。我能够协助老板进行工作,也从来没有滥用过他的信任。

  从社交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当时的工作和其他秘书有所不同的一点是,我非常留意老板的行业活动,而广泛的社交就是20年前的我在行动中隐隐觉得那是很重要的关键点。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会接触很多企业家。当时的我作为老板的秘书,不可能去主动结交那些企业家,但是我比较注意去和与老板接触的那些企业家的秘书保持很好的联系。也就是说,我去接触我最容易接触到的人,从他们身上学习和接收信息。

  他们一般不太主动和我交流,但我会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很积极地与他们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我建了一个秘书圈,当时还能准确地背下所有人的手机号码。在工作中,我得到过自己所建立的这个“秘书圈”很多重要的帮助,也让我的老板从中有所获益。

  提这段经历,我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想说,积极的心态创造积极的行动,唯有积极的行为才能创造积极的结果。

  对那时的我来说,维护和很多朋友的交往是需要花时间的,所以我平时努力做工作,周末就联系大家聚一聚。因为我是发动者,所以找地方、问时间、挨个跟每个人联系都是我的事情。虽然烦琐,但我不以为苦,我知道友情是要靠交流和时间来增强的。

  我那时还知道一位非常著名的律师,他的业务能力非常强。每每遇到案件,他总是能把最关键的点找出来:当别人停留在表象的时候,他已经挖掘到了最深的层次;当别人还在想第一步怎么办的时候,他早已找到了往后走的三步路。

  但是,他最早的时候是怎么给自己做业务,让别人信任他,给他机会来打官司的呢?

  很长一段时间,他从来没有在自己家里吃过饭。无论是谁找他吃饭,还是哪些朋友聚会,他只要判断到场的人人品正派,活动可靠,不是违法乱纪的聚餐活动,基本上能做到全部参加!和他一起吃过饭、聊过天的人,都很高兴自己认识了一位律师。而当大家真的有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

  况且,凡是来参加活动、积极投入交往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亮点。哪怕是那些很内向、很安静的人,当他们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和专业帮助的时候,往往请教和询问的就是这批积极分子。当越来越多的积极分子向别人介绍这位律师,让他名气越来越大的时候,他的专业能力和影响力叠加起来,就使他成为一个呈指数型增长的案例。

  我还有一个朋友,是一位设计师。他的业务能力很强,但是就是缺乏业务意识。以前,我总劝他多出去活动,但他总以自己性格内向等理由敷衍和推托。

  后来,在我的强行要求下,他加入了一个俱乐部。不出一个月,他告诉我,他接了一个企业logo设计的业务,这单笔收入涵盖了他整个月的工作收入。

  所以,每个人在时间面前都是平等的。你可以把时间用在抱怨自己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上,也可以把时间用在抱怨周围没有什么“贵人”上。当然,你更可以把时间用在努力让自己掌控一些什么上。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地毯商,无意间发现他最漂亮的一块地毯的中央鼓起了一个包。为了弄平地毯,他就用脚去踩那个包。虽然这个包踩平了,但是地毯别的地方又鼓起了一个包。于是,他又去踩,包暂时没有了,然而过一会儿,包又在别的地方出现了。他一次次地踩踏,直到最后他掀起地毯的一角,发现一条蛇摇晃着身体爬了出来。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回避真正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真正的问题是缺乏积极的心态,有时就表现为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

  比如,有的人很久不联系你了,突然找到你,让你帮他个忙。当然,他可能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就用这样的开场白来解释他长期没有联系你的原因:“不好意思,今天来找你,我这个人吧,平时就是不会搞关系,所以……”

  我们只要认真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个借口一点儿都不会让帮忙的人感到高兴。难道平常发个短信问候一声,还需要多会“搞关系”吗?难道平时打个电话问候一声,还需要具备多大的“挟泰山以超北海”的能力吗?

  我还听到很多年轻人问:“走出去,主动和人交流,就一定有用吗?”我想说:“到底有没有用,你得走出去才知道,但我敢肯定的是,你出去跑一天,比你宅在家打游戏要强。”

  当然,在我们与他人的交流和接触中,一定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这时候,积极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有一个助理,这个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很好,我很满意。有一次,我们一个重要业务合作伙伴的机票被他订错了。他没有找对方可靠的人确认,而是从第三方听到了消息后,就开始行动。我语气严厉地批评了他。

  我知道这个第三方的朋友一向是可靠的,唯独这次,第三方的朋友传播的消息有误。我一直等着这个助理,想着他事后来找我聊一聊,我一定会温和、耐心地和他沟通,并和他聊聊商业沟通方面的一些原则和心得。但是,他没有。在后来的工作中,他和我沟通时总显得很有压力,也有点儿怕我。

  我想他还不懂得真正的相处之道:积极、主动的交流才能够消除恐惧和猜测。

  成功之人的大门是虚掩的

  很多人都想与成功人士建立联系。我先强调的一点是,不要盲目轻信接触成功人士就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当一个人没有目标的时候,接触成功人士的意义并不大,毕竟生活中的每个机会说到底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一味地靠等待别人的点拨才能得到的。

  不过我认为,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是一件好事,毕竟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很有上进心。

  而且,如果能够想办法去看看一些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抛弃功利的想法,仅仅从丰富个人经历的角度来说,这还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在大学的时候,如果接触的只是同龄人,进入社会后,要接触的人突然转变成年龄段不同的人,就会有些不知所措。

  提前为自己积累经验是一种必要的准备。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性格、不同需求,对丰富自身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能给一位大企业家做秘书,我觉得是因为我不“怕”他。而且,在工作中,陪着我的老领导去见各类大人物,我比较从容一些。

  这得益于大学期间,我当学生会主席,与人的接触要比其他同学相对多一些。因为学生会要办各种活动,所以当时:我对内,必然要和不同性格的同学打交道;对外,也提前有了一些社交的经验。

  当时,很多同学不理解,我要忙学习,又要忙着实习,还要忙学校的活动,到底是为什么。我想,可能是因为一些看不见的收获,在正面激励我把学生会的工作做好。

  那么,要打开成功人士的大门,关键点在哪里呢?我想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个菜园。菜园里有一块大石头,这个大石头看起来很重很重,谁也搬不动。一天,儿子对爸爸说:“爸爸,为什么不把菜园里的那块大石头挖走?”“那块大石头呀,你爷爷那会儿就有了,石头应该很重。”爸爸说。

  过了好多年,儿子长大了,变成了爸爸,娶了媳妇,生了个儿子。一天,他媳妇对他说:“亲爱的,我们为什么不把那块大石头挖走?”她丈夫想了想说:“那块大石头,在我小时候就有了。要是能挖走,早就没了。”媳妇听了很不自在,她想:从它旁边走过的人除了跌倒就是擦伤,多碍事呀。

  第二天,他媳妇提着桶水拿着铲子想来挖石头。媳妇把桶里的水倒到了石头的周围,用铲子不停地挖着。没想到,大石头很轻松地就被挖出来了。夫妻二人大吃一惊,原来这块石头并不重,而是眼睛骗了人。

  我常用这个故事回应一些年轻人问我的问题。大家对如何接触一些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普遍存在的担心或者偏见是:成功的人,时间都很宝贵,有什么办法能与他们建立联系呢?

  我们被貌似巨大的石头吓住,以为自己无法将其挖去,但是唯有行动才能消除恐惧。当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会发现,困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在社交中也是如此,有时候,一些我们以为高不可攀的大人物,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大部分的人都珍惜别人真诚的尊敬和善意。只是我们过于担心,甚至在还没遇到石头之前,就自己在脑海中“建造困难”了。

  比如有一次,有个年轻人问我:“当一个人年轻没有什么资本的时候,如何吸引别人的目光?”我问他具体指谁,他说这个问题他还没想好。所以,他问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块假设的大石头。

  还有一次,有个年轻人问我,他非常尊敬一位业内的高手,但是对方根本不会在意他,该如何搭建与高手之间的联系?我问他:“你已经做了什么,效果怎么样?”他说他在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还什么都没有做,我想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一块假设的大石头。

  我们再来看看小程的经历。小程大学时所学的专业与经济相关,快毕业的时候,他想拜访那些中国很著名的、在课堂上听老师说起名字的经济学家。

  他想见这些大人物,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商业目的,只是凭着大学生的热血和天真。他好奇,自己到底可不可以凭借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见到这些传奇人物,哪怕只是听他们说说话,跟他们聊聊天。

  别人取笑他,说:“这是不可能的,有的经济学家是谢绝社交的,哪怕再重要的邀约都会被拒绝。”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小程非常认真,他没有过多地停留在与他人的讨论和想象中,而是做了必要的知识上的了解就出发了。比如,有一位经济学家常居北京,祖籍是南京。小程设计的路线正好是到南京,于是从南京到北京的火车上,他收集了大家的祝福,并让大家将祝福的话写在一个本子上。回到北京之后,他拿着这一份来自企业家老家的问候——来自社会上不同角色的人手写的祝福,送给了这位经济学家。

  当时,这位经济学家非常感动,称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并对小程有了非常好的印象。

  小程的经历充分证明了成功人士的大门是虚掩的,只要你去做,推开这个门,你可能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这个案例还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看到小程的努力,没有心机,也没有权谋,更没有对人的算计,看到的只有热诚与行动的力量。

  所以,年轻人大可不必觉得自己没有资本,被一些消极的观点影响。只有你相信,成功之人的大门是虚掩的,你才能推开他们的大门。

  利用第一面营造感觉

  我们会接触很多陌生人,但接触再多,也不意味着我们的资源多。不然,公交车售票员就是朋友最多的人了。

  多个朋友多条路,我们需要朋友。在此处,我所提到的朋友,并不是指生活中亲密无间的朋友,而是指在事业上能够支持你的社会资源。有的朋友,你会在当下就知道他是你的帮助者,而有的朋友,是你暂时看不到,但在未来会发挥作用的支持者。

  重视他人,为自己创造机会多结交朋友,也是一种竞争力。

  比如在一个产品发布会的现场,主办方还没有正式开始活动之前,你与其一个人骄傲地坐在那里孤芳自赏,不如利用这个活动多认识些朋友。大家一般都会互相打招呼,彼此交流一下、留一下联系方式,因为被邀请来的人都是具备一定宣传力度的人。м.мχƒ∂χχ.¢σм

  只不过有的人四处发名片,但是并没有人真正地收藏他的名片。大家离开活动现场时,这张名片可能就被大家随手一丢了。

  所以,无论去参加什么样的活动,没必要成为现场“乱飞”的人,但是确定目标,注重陌生人的资源,就一定比别人机会多。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

  我们接触陌生人的时候,要营造一种好的感觉,使对方和我们之间从陌生到熟悉,并为以后接触创造机会。

  如果初次接触他人的时候多加注意,并真诚地运用以下三条原则,那么,你可能有机会收获一个不错的朋友。

  第一,观察比提问重要。

  见到陌生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控制不住地向对方提问,因为我们需要收集对方的信息,才能把对方对标到一个合理的心理位置。但是,在和别人互动的时候,如果你连续问出三个问题,对方一定会排斥你。比如,你问对方:“你在哪里工作?”“你们公司在哪里?”“平时,你参加这样的活动多吗?”这三个问题,本身没有任何冒犯性,但只要连续提问,就造成了压迫和审问的感觉。

  正确的方法是,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会观察比会提问更加重要。能在后续再问的问题,就别在第一次见面时问完;能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就别在提问中验证。

  到底怎样观察和判断一个人?

  一、看家庭文化。你看一个人去往哪里,要看他从哪里来。

  二、看个人经历。他经历了什么,决定了他如何对待别人。

  三、看发展阶段。一个人在事业的上升期、低谷期、膨胀期,都会影响他对你的态度。

  小刘在业内是一个有名的金牌助理,当她的老板出国之后,她需要重新选择合作伙伴。很多人都邀请她,在熟人的关系里,她通过了解信息和见面观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李女士,果断放弃了王女士。

  小刘见王女士的时候,发现王女士虽然处于创业期,但是因为她是从一个大机构辞职来创业的,而且家庭优渥,很多时候都是家庭的助力帮她弥补自身的不足。她自带的优越感导致她对身边的人态度倨傲,虽然王女士对小刘和颜悦色,但是小刘知道,等确定合作之后,王女士一样会颐指气使地对待自己,并且把这个态度解释为“真性情”。

  李女士则是通过自我打拼而得到一切的,她不但珍惜自己的付出,也懂得忍耐。越是没有家庭的助力,她越知道自己该如何发展,并集聚资源。因为李女士真正知道怎么对待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小刘见李女士第一面就确定了要与她合作。

  第二,调整你的频率。

  接触一个人的时候,你心不在焉或者顾左右而言他,也许你并未察觉,但是你的每一个细节在对方眼中都是放大的。所以,在接触他人之时,严以律己不但是一份对人的尊重,更是必要的自我要求。

  只有全心投入关注眼前这个人,你才能把自己的频率调整到和对方一样,才能真正地从眼前人入手,得到你期待的资源。

  小张在一个活动中认识了王总。当时,三五个人和王总聚在一起聊天,有人问起了王总的一位好朋友李总的联系方式。李总的公司当时有一笔业务需要合作方,由于李总的口碑和结款速度快,大家都想与李总合作。

  王总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是也给了一定的指导和提醒。小张便认定王总是一个热心、不排斥帮助别人的人,需要做的是取得他的信任。

  这群人里只有小张没有提到李总,而是和王总聊了聊他手头正在做的项目,聊了聊自己未来的规划和可能的合作。有意思的是,小张发现李总、王总一起做的一个项目,他也参与其中。于是,王总对小张并不像对其他人那样,给李总一个下属的联系方式,而是在约李总见面的时候直接带着小张一起过去谈业务。

  你只有把自己调整到和对方同频率的时候,才能令对方重视和信任你。否则,当对方感受不到你的重视时,你就拿不到好的信息和资源了。

  第三,展示你的客观。

  因为我们的东方文化使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比较含蓄,因此,当与他人接触的时候,不容易表扬和肯定对方。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肯定和表扬对方重要的时候,一不留神,对对方的肯定就显得非常刻意了。这种走样的过度赞誉,对方听了也不会舒服。

  肯定别人要客观,发现别人的优点,表扬别人做的事情,不要太夸张地套近乎,别把自己显得“轻”了,这样才能让别人和自己都处于自然的状态。

  那么,如何客观地赞美别人,或者让对方感觉你是客观的态度,而不是刻意讨好或者有意为之呢?你不妨在与对方接触的时候,把直白的表达感受的话变成提问的方式。

  例如,你想夸赞对方戴的手表很高档、有品位,不妨说,我看到某个知名企业家也戴过这款表。当然,前提是不能撒谎。

  又或者,你想表扬对方招待你的家宴菜品出众,你不妨直接请教一下海参的发法,就比你一味地说“真好吃、真好吃”,更显真诚。

  处理信息是重要竞争力

  我们与陌生人接触时,会产生很多新的信息。如果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管理,它们在某一天就有可能转化为资源。而如果不进行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就会再次成为陌生的信息,带给你这些信息的人对你来说仍是陌生人。

  名片曾是商务人士重要的社交工具,当下,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管理,同样需要我们进行精细化操作。

  我们以微信朋友圈为例,检视一下你的朋友圈,你可能会大致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管理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呢?要分析三个问题:

  你的朋友圈有多大?

  质量有多高?

  你能调动朋友圈的多少资源?

  这三个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朋友圈多大最合适。

  朋友的数量多少适合,这要因人而异。以微信朋友圈为例,你能控制多少人数是你的本事。在数量上,如果你有本事搞定5000人,自然是你能力超群。可是,你有本事搞定10个重要的关系,并维护好,这也未尝不是你的策略。

  我的建议是,微信朋友圈看起来可以使我们积聚成百上千的朋友,但它作为一个产品,终究是无法超越一些人际关系本身的传统特性的。例如,见面三分情:人与人之间只有在线下交流过,才能确定对方是否可靠。

  与微信朋友圈不同,我们真正的线下互动朋友圈极小。这不仅受技术限制,也受人性限制。所以,我个人建议朋友圈里朋友的数量不要超过150个。

  牛津大学教授罗宾·邓巴提出了“邓巴数字”,大意是:我们的社交圈与十几万年前没什么区别,个体能够认识、信任,并在情感上依赖的人不会超过150个;之所以是150个,是因为人的大脑容量有限,无法承载更多。据说十年前,邓巴开始研究英国人寄圣诞贺卡的习惯。用寄贺卡来衡量人们的社交关系,是因为送卡片是一种投资:你必须知道邮寄地址,去买卡,得写上几句、买邮票,然后寄出去。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为无足轻重的人这样费心费力。结果,最主要的发现是这样一个数字:以一个人寄出的全部卡片为例,所有收到贺卡的家庭的人口总和平均为153.5人,也就是150人左右。

  其次,朋友圈的质量有多高?

  这是个看似无法量化的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检查自己的朋友圈。例如,定期检查你的朋友圈,做删除、更新、添加。一个星期,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都可以是你检查的频率。

  对自己的朋友圈进行审视还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比如,你备注在事业线的客户的数量在一个星期内没有增加,你就要提醒自己下星期关注一些行业活动了。如果一个月都没有增加,那么无论你手头的工作有多忙,都要赶紧主动参加一些聚会了。如果不小心三个月都没有增加,你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立即发起活动,安排组局。

  再比如,你备注在生活线的朋友的数量在三个月都没有删减,这不能证明你的朋友圈的质量高或者是你和朋友的关系很稳定。相反,你要审视自己是否到了该认识新朋友的时候。

  最后,你能调动朋友圈的多少资源?

  这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相关。小宋的朋友圈中,生活线上的朋友很稳定,基本上都是大学同学。他把他们当作最重要的朋友,数年没有更新、替换和变动。可是,这里面的人真的是他可调动的资源吗?

  小宋需要一笔资金周转的时候,自然要求助朋友圈的人。于是,他向同学小李求助。小李表示,自己的家庭在炒股,赔了不少钱,自己很难。

  可是没过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宋和同学小王聚会。小王聊起近期小李在微信发了很多“炫富的日常生活照”,奇怪的是小宋没有看到。他这才发现,小李利用微信“不给谁看”这个功能,单独屏蔽了自己。小宋这时明白了一切:小李在心理上已经把自己从朋友圈里开除了。

  很多人把日常维护朋友圈看作一件麻烦事,并用一些借口让自己继续懒惰,例如小宋就是这样想的:小李是我的真朋友,所谓“真朋友”就是平时不怎么联系,一旦有需要的时候,他一定会帮自己!

  其实,别人没有义务一直相信和支持一个渐行渐远的人。如果你不利用朋友圈的功能与朋友保持有节奏的互动,让对方了解你、信任你,纵使对方在你的朋友圈里占据核心位置,可是你在对方那里已经不是了。对方当然会防备你随时有可能提出来的要求,尤其是小宋总在朋友圈发一些“钱不够花”的抱怨和感叹!

  大学的感情是纯洁、难忘的,但是不能对其太执着。原来以为会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只是原来是这样。既然人在变化与流动,朋友圈就必须保持相应积极的改变。

  我们不能苛求别人永远单纯不变,毕竟,我们自己也在变化中,不是吗?

  对于年轻人来说,非但不能排斥这样的变化,反而要主动迎接变化。

  40年前的人们,可能一生只认识固定的一批人。而现在,人员流动性大,我们可能与最亲近的朋友失去联系。人与人只要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亲密程度每年就会以15%的速度降低。可是,我们也看到了新的风景、新的人。在你新认识的、能够面对面的人中,你有多强的能力增加亲密感?把他变成朋友是你要做的事。

  朋友圈的加加减减是必然的。虽然社交网络号称能解决这个问题,使我们想跟多少人对话就跟多少人对话,但是无论社会怎样变化,一个人只能和数量非常有限的朋友保持互动。亲密关系需要的情感和心理投资相当大,而我们拥有的情感资本和时间资本一定是有限的。

  我们要担心的不是技术上增加多少人的问题,而是如何与有限的人进行高质量的互动。

  互联网产品是层出不穷的,即便是微信这样的超级APP,将来依然有可能被新的产品所取代,而信息管理的能力则是伴随我们生活的重要财富。

  给每个名字一个合适的位置

  你是谁,才能成为谁;你想把自己塑造成谁,你在别人心中才是谁。

  你不经营现在的你,别人怎么知道现在的你是谁?尤其对于微信朋友圈来说,如果你保持每一天发一次内容的频率,那别人就会以这一个星期的内容来评判你的为人了。

  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要求,才能要求别人。

  对于当代人来说,管理自己的形象,管理自己的手机,管理自己的情绪,都应该像早起刷牙一样自然。如果一个人的手机中,微信朋友圈的人数不少,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就一定会让本来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朋友圈变得形同虚设。

  我们可以整理自己手机中杂乱的微信通信录,认真地思考,然后花一点儿时间研究你的手机(因为安卓和苹果系统对细节设计不同),你要根据自己手机的特点对朋友圈的人进行备注。当然,如果你足够熟练,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备注方式进行特别标注。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所有朋友进入一个手机的活力排序中。这样,平时你就不会特别随意,突然看到谁发了内容,就热情地点赞、评论、交流,又突然因为刷不出他的内容,导致将此人置于脑后,两人的关系慢慢冷淡,甚至彼此遗忘。

  按照不同的排序与朋友们进行有效互动,必然不会导致对方认知与自我认知不一致。

  要知道,让你在乎的人知道你有多在乎他,让你感觉重要的客户知道他在你心中有多重要,让有可能帮助你的人真的了解你,因此在未来能够帮到你……你的朋友圈将价值百万。

  设计朋友圈就是在设计你当下的生活。大部分人的朋友圈都分为两条线,这样便于掌控关系。

  一类是生活线,一类是事业线。

  把哪条线列在首位,要看你近期对生活的设计。这将让你最节约自己的心力,去安排你的生活。

  例如,对你来说,你的亲戚重要还是客户重要?

  一般人都会说,当然,亲戚比客户重要,亲戚会陪伴自己一辈子,客户只是当下的重要关系。可我并不这么看,这要看你近阶段的规划。

  如果对你来说,近阶段的重要规划是冲刺事业,那么,陪伴客户和去机场接亲戚这两件事在同一时间内发生,你该做哪一件?

  建议你选择去陪伴客户,增加自己的业务量。

  而且,不必对亲戚怀着愧疚感。当你发展得更好的时候,你对亲戚的价值将比去机场接他更大!

  所以,朋友圈中不同人的位置和你与不同人互动的频率,不但体现了你的价值观,还体现了你现阶段的重要任务。那么,当你的生活线和事业线定好之后,按照什么原则把你认识的所有人排序呢?

  第一考虑是按照亲密关系进行整理,并入生活线。先考虑和自己最近的人,没有关系的人不作为第一考虑。例如,在生活线中的人可以包括:亲人,合作伙伴,老师,朋友,兄弟姐妹,帮助过自己的人。

  这里的排序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灵活安排,例如,如果你现在正在上大学,老师是大学生能掌控和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重要资源。他们对你人生价值观的开启和你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把他们暂时排在兄弟姐妹前面。

  第二考虑是根据对你的帮助大小进行整理,并入事业线。能给你事业带来帮助、能支持你的人,比看起来厉害,但对你却不起任何作用的人重要多了。

  例如,事业线上的人包括:投资方,下属,老板,重要客户,潜在客户,合作方,供应商。

  第三考虑是重点圈子,并入事业线。这里有你参加各类圈子和聚会认识的关系不强、半陌生的人,按照此人的行业、能力、财力、品格进行排序。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是做互联网产品研发的人员,可是这里出现了一个卖名牌手表的朋友,你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这个人对你毫无价值。例如,你想了解高端人群的消费习惯,对方也许有第一手资料。因为此部分人大多是半陌生人,所以每个人名都要深入思考之后再来判断放在哪个位置。

  线上摸规律,线下要高效

  如果在同一个行业待了三年以上,你要换工作,可能不会通过招聘网站,而是通过熟人介绍,因为你不自觉地已经进入了一个圈子。同样地,朋友圈也能形成不同的圈子。一个处于事业上升期或者攀爬期的人会主动参与或是组建圈子,因为朋友圈的人必须发生线上线下的互动,以此来推近与他人的关系。

  人们渴望与他人互动,体现自己的影响力,但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非常被动,不愿意与别人互动。正如这样一句话所言:“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手持鲜花在等待;世界上另一半的人,在等待那鲜花。”

  你自己不动,朋友圈就僵化了。我们应该在线上观察对方,摸索他们的做事规律,然后决定如何与其互动。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在朋友圈发一些大众谈论的话题以外的内容。

  想想我们自己为什么要看朋友圈?我们想要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最快地获取想要的信息,朋友圈是我们对某个人产生黏性的重要依据。如果大家都在发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例如“明星××被爆料出轨”),我们会觉得这个内容只需要接收一条,而有个人只会发这样的内容,那么他发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垃圾信息了。

  二、推荐适合的内容给合适的人。

  朋友圈可以做标签区别,比如我们发现一个朋友总是转发一些别人的东西,内容全是心灵鸡汤,你可以封他为“鸡汤王”。那有关于心灵鸡汤的内容,你也可以推荐给他。

  三、在合适的时间发出你的消息。

  观察你的重要客户。如果他更新微信朋友圈的时间总是固定在某一个时间,你就可以在这个时间成为第一个为他点赞或是与他互动的人。

  四、给不同行业的人送去不同的问候。

  五、注意把握尺度,尽量不要发有“教育别人”感觉的内容。

  六、生活中的搞笑场景,会成为你微信内容中的亮点。

  ……

  线上活动如此,而线下活动要掌握一个重要的原则——高效。

  我们现在去约见一个人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所以,朋友圈的人要在私下相聚,一定要高效。下面有几个“约见”高效的方法:

  一、大城市的交通成本特别高,如果你下午去一个地方,和一个人只谈一小时,那么不妨在此地同时再约见另两拨朋友。出门一趟,就可以搞定多件事情。

  二、标注好朋友圈中朋友们的行业和属性。如果你去上海,不但要能迅速找到上海的朋友,还要能迅速找到上海某一个行业的朋友,最好还能细分到立即找到这个行业中的总经理助理这一类朋友。

  三、和你线下能有互动的关系无非是玩乐关系与利益关系,那么,能否从玩乐渗透到利益,也考验你的交际能力。例如,你约客户打高尔夫球,慢慢让他对你的好感从玩乐渗透到合作中。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方法,但是任何方法背后都应该是一种自我管理。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无论你的专业能力有多强,在信用方面的自我管理都不可忽视。

  我不止一次看到我助理的同事在看同一本书,我翻开这本书,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天晚上,我在公司加班开会的时候收到一条短信,是朋友小S需要找某电商的渠道负责人,让我帮忙问一下。我当时想了想,好像朋友N在那个公司,便回复“好的,我问问”,就继续工作了。

  忙完手头的工作后,我就联系朋友N询问情况。结果,得知他已经离职了。尽管如此,人家还是承诺帮我联系他的前同事问问,只是要过一天才能给答复。

  我再问的时候,朋友N说确实没有人认识那边的负责人。我又问了几个可能有这方面资源的朋友,结果第四天,他们都回复我说不认识。

  我只好给小S回复短信说:“不好意思,我答应帮你问的人没问到。但是,我有位朋友有另一个电商的渠道资源,不知道你是否需要。如果需要,我帮你再联系。”

  我发完短信没多久,就接到了小S的电话。他说他群发了几百条短信,我是唯一过了这么久仍然在帮他关心这件事情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叫成甲。作为青年才俊,他分享的这个案例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一个年轻人想要快速崛起,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看到的是,除了专业的能力,还需要是“几百个人中独特的一个”——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自我管理。

  成甲是在提醒大家,不要过于孤立地看待线上和线下交际模式的不同。因为线上和线下只是形式的不同,本质是相同的:你都要是一个有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价值的人。

  具备了这个本质,你完全可以在线上积极联系你想联系的人,线下用积极的行动来有力回应。这样,你和对方就能够互为加强,你的社交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内向性格≠消极应对

  我们在线下(也就是真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必改变自己的性格,却有必要清楚地认知自己的性格优势,把优势发挥出来。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个画家很希望自己能画一幅被所有人喜爱的画,他先很认真地画好一幅画,然后把这幅画放到了大街上,并在画的旁边放上一支笔和一张纸。纸上写着:请你在认为不完美的地方做个记号。

  等到画家去取画的时候,他惊呆了,自己的画被标满了记号。可是,他想了想,觉得再不好的画也不至于如此一无是处吧?于是,他重新临摹了同样的一幅画,放到大街上,在画的旁边依旧放上一支笔和一张纸。纸上写着:请你在认为最满意的地方做个记号。

  画家取画的时候,再次惊呆了,因为画上又标满了记号。原来,有些人不满意的地方,正是一些人满意的地方。

  内向的人不要让内向成为自己的借口,内向也可以是你的优势,不要自卑,认为自己人微言轻。你实践过,你努力过,你准备好,你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你的语言优势就是存在的,你的语言就是有力的,你的话就会传到对方心中。

  当然,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在社交策略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社交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越是如此,越应该精减社交的数量,提高质量。精减数量对内向的人是一种保护和调整,内向的人享受独处的时光。实际上,把自己的生活中塞满了交际的人,容易泯灭自身性格中的闪光之处。

  如果内向的人能学会在少的时间内关注少的人,提高交际的质量,就会得到更好的资源。况且,我一直强调,交往的人太多,不见得一定是好事。不是你接触的所有人,你都会和他们发展成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如果你把每个接触的人都记住,都发展成稳定、密切的人际关系,你会觉得特别辛苦——身心俱疲。

  接触一个人的时候,如果那时候你很需要帮忙,或者他给你的感觉很好,才可以继续保持一些联系。逢人就交往、套近乎,这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现,因为没有考虑别人是否有交往的需要。

  交往意味着你要占用别人的时间。当然,别人也要占用你的时间。你需要用时间来接触他、了解他,还要用很多时间来体味你们这段时间的交往。所以,你要精简数量、提高质量,因为你分享的是自己的生命。

  不必东奔西走地交际,而是要找准精确目标。

  当找准目标,参加目的性强的活动时,你要学会全力以赴。还要加深这种交往,让关系变得坚固、紧密、可靠。

  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包容活跃的人,即使是那些与自己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不能共事并不意味着不能彼此欣赏。

  总之,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人们都会适应并接受,人们不能接受的是不好的态度。

  无论性格如何,与一个人谈话的时候,你对他的态度是冷淡还是欣赏,这一点对方是能够感受到的。

  如果你内心不重视、心不在焉,你的沉默寡言就会被看成是一种蔑视。当然,如果你认真倾听,只是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对方也会从你的眼中读出欣赏。

  我就是因为曾被人误会过,才有了这样的感悟。

  我一向就是个话不多的人。有一次,我参加一个会议,由于会议前我花了大量时间赶一个项目,开会时,我深深地感到自己体力不支。所以,开会的时候,我没有发言,还是和以前一样话少。我装作倾听的样子,其实来参加这个会的确有些力不从心。

  事后我才知道,有人对我的态度有些不满意。这令当时的我很吃惊,我竟然还以为对方不会察觉到我的心不在焉。

  我漫不经心的态度令发言的人感觉很不舒服,所幸我平时口碑还不错,有人帮我,这才没有引发对方对我的太强抵触。

  后来,我就告诫自己,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尽量不要去敷衍别人。当你不能保证用很好的状态倾听对方发言的时候,就向对方老老实实地解释,不要取巧。

  如果你处于对方的注视下,至少要保证你的思想也同时在场。

  恰到好处地经营你的形象

  一个人想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就要建立人群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有自己的个人魅力。这种个人魅力一经释放,会给人一种震慑力。

  在此,我分享三位公众人物的故事。

  第一位是知名主持人。他面对舞台鞠躬的幅度,既不夸张,又不显敷衍。这是一种真正的、恰到好处的绅士品格。仅仅这一个鞠躬的姿势,就足以让台下太多人为之赞叹。我想说的是,姑且不管这种鞠躬的姿势是不是他百般尝试练习出来的,毋庸置疑的一点是,鞠躬这件事一定是他所注意和在乎的。

  第二位是一名女艺人,她是很多人的“女神”。近距离地接触她时,我发现:她在荧幕上的美,是一种她自己的完美角度。她在演电视剧里的角色时,能够在表现角色的基础上,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给放大。她知道自己哪一个表情是最美的,她知道一举手一投足怎样才是优雅的。这是她对自己形象的一种专业态度。

  第三位是一位知名男歌手,他是影视和流行音乐领域的常青树。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他早年与媒体接触时,当上百个镜头对着他的时候,他一一对着镜头看过去,这样能够保证每个摄影记者都清晰地拍到他的最佳形象。这是一种重视自己的表现。这样的自我要求无疑是很严格的,但唯有如此,个人的形象才能禁得起闪光灯的追赶。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也能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仪态,并且关注一下自己说出去的话,以及自己的某一个行为在人群中的影响,其实达到的效果是非凡的。你会发现很明显地,别人对你的态度变化了,那就是从你自我要求的那一刻开始起的变化。

  即便我们不要求自己行走、坐、卧一切皆得宜,至少也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平衡。

  一方面是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向大家传达出一个很好的信号。这样的信号往往是一些坚强的、刚性的符号,这些符号会让你具备一种威力。

  例如,当你在戒烟时,别人都知道。大家觉得这一定很不好受,很多人可能就会和你聊“不好受吧”。如果你说“没事,一点儿感觉都没有”,那就显得很假。

  但是,如果你说:“太难受了,这个滋味简直就不可忍受……”你传达给对方的信息,就显得你比较软弱。

  其实无论你说什么,对方都知道戒烟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你不妨说:“是不好受,但还是可以忍受的。”这样的态度,会让你在别人的印象里加分。

  另一方面,威力不等于没有人情味。常常看到一些人自以为自己很有威力。比如,有一些领导见到人的时候,头抬得特别高。与别人沟通的时候,他们从来不看别人的眼睛,这样的态度是非常不好的。

  有些人觉得自己权力大,以为别人走路绕着他走,是怕他。其实不是,大家只是烦他而已。

  有一次,我接触到一个年轻人。他说自己常常遭人妒忌,我就问他具体是哪一方面被人妒忌。他说因为自己具有良好的逻辑思考能力,而很多人是没有这种能力的,所以会妒忌他。就在我还在迟疑,没有想清楚的时候,他接着说:“我向来是一个辩论高手,我看问题很深刻。别人和我辩论,我很容易找出他思维里的漏洞,抓住这个问题一追到底。有一次,我和一个同事谈论我们领导的一个方案。我至少说了三个方面,指出这个方案不可能实施的漏洞在哪里……”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有的时候,战胜别人,你就输了。

  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是一定要赢别人,而是在能赢的时候,放别人一马。这样做既点到了问题,引导别人改进,又能柔和地引导,把发现错误的机会留给对方。

  样样会,样样有机会

  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学历、经历、魅力,三力缺一不可。

  学历至少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经历是一个人的财富,魅力是我们八小时之外,为自己做了些什么。现在,人们即便工作再忙碌,也会拿出一定的时间丰富自己的生活,参加周末一些看似与职场毫无关系的特长培训班,如舞蹈班、插花班、茶艺班、歌唱班等。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这些特长可以增加你的魅力,如果你歌唱得好、舞跳得棒,公司活动时正好有了展示的机会。某种程度上,这也为你创造了很多机会。

  想想看,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在工作经验上他显然是不丰富的,不能给别人提供价值,那么,他怎么能让别人关注自己,同时又不让人觉得他哗众取宠呢?

  如果这个新人会变个小魔术,利用午休时间,给大家变个魔术玩,这会一下子把大家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他与别人的话题也会越来越多、距离越来越近,他融入团队就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想拥有这种魅力,必须要前期投入时间。时间对于人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总感觉没有时间,担心“业余活动多,会耽误挣钱”。可是,你是否有兴趣爱好这件事比你现在手头是否有1000万元都重要,因为个人在社会消耗的财富是有限的。如果你是一个无趣之人,纵然有了1000万元,也是一场灾难。

  拿出时间,感受你的兴趣,“修炼”你的人生趣味。每天面对忙不完的工作,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会在无形中生成。人们也时常因为工作上的小事而心生不满,影响工作时的心情。

  如果你所服务的对象是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名气的人,或者特定人群,你需要向他们推销高价格的产品。对服务对象而言,这个购物的过程就不可能是买一瓶洗发水、问一下成分、闻一下味道这么简单了。拿销售挖掘机的人员来讲,挖掘机不同于一般产品:第一,购买者购买挖掘机的出发点是将其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去赚钱的,因而能否赚到钱是其考虑的第一因素;第二,挖掘机是高价值产品,因而购买者在确定是否购买时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

  客户一定不会像购买快消品或生活用品那样,只是简单判断一下就做出决定。此时,业务员和客户之间打交道就放到了主体的位置上。能够打动客户,就能够成功。

  挖掘机的介绍资料,人人都可以熟练掌握,刻苦的业务员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可是,这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在和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发挥多少作用呢?靠这些真能打动别人吗?

  我的一个朋友是销售奇人。他的成交率令和他同样参加培训的人望尘莫及。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但不牢固,甚至还比不上销售业绩排最后一名的同事。

  那么,他是如何成功的呢?我这个朋友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趣,能创造时机,并能抓住时机。这里的“有趣”不是指“能吹能侃”,因为对于大客户而言,“能吹能侃”反而让人感觉不实在、不放心。朋友的有趣表现在他和那些腰缠万贯的大客户接触,从不怯场。朋友平时生活中兴趣广泛,无论是健身训练、养生知识,还是居家风水,他都懂得不少。

  他去拜访大客户和同事不同,与他同行的人总是熟记产品的介绍内容,见了客户就推销产品,而朋友则不然。他每次拜访客户,带齐资料,见了客户,总是很轻松地把资料递上,然后说:“这是大品牌的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各种手续、资料都在档案袋里,您可以随时看看。我今天来,有个发现,就是您客厅栽种了一棵树,从居家摆设的角度来说……”总是在几句话之后,客户就对他刮目相看了。

  靠着在第一时间与任何人不同,他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权。

  再来说说我的一次经历。我有一个女同事,她非常善于给合作方营造一种非常好的氛围。

  此前,我对她有诸多不理解,因为她是一名高管,无论是资历、背景,还是能力,她似乎都可以在对外展示公开形象的时候,表现自己富有能力的一面,但是她却选择了展示自己富有魅力的一面。

  我们此前的工作很少对接,但后来有些项目要一起合作。有一次商务聚会,她神奇地从她的名牌包里取出了自己烘焙的点心,在休闲的时候分享给大家。当时,我们所有人真的是有点儿饿了,合作方有多位女士,她这样做,大家瞬间有了增进类似友谊的感觉。在后面的谈话中,我明显感觉到合作的味道变浓了,谈判的氛围在感觉上已经慢慢消失了。

  后来我发现,有她在的地方就是一个有活跃度、有温度的地方。她来之前,所有人在一起只能谈规划、谈大事,即使不想谈太累的话题,似乎也不太好主动谈及自己的生活。但是只要她一出现,大家就慢慢地开始随着她的步调展开话题。大家可以分享一点儿手头实实在在正在做的事情,自己需要的帮助,自己的困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等等。

  我想,这是因为人人都需要在社会上参与竞争,但是人人内心都渴望家的感觉。所以,在合适的氛围,她是一个真正的高手,能够让性格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商业环境不同的人都无拘无束地聚在一起。而究其根本,是她先无拘无束,敢于分享她的生活,于是其他人就再也不必“端着”了。

  先让别人对你产生好奇

  如果有机会结识一些非常厉害的人物的话,我们要学会先试着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好奇心。比如,通过为对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方式。

  就像你遇见比尔·盖茨,你吹嘘自己有多少资产,恐怕他看都不会看你一眼。你说自己认识多少名人,他也会无动于衷。试想,什么是他关心的呢?

  记住,人们最关心、最看重的永远是自己。别人在你面前说起他曾经讲过的故事,你听第二遍就烦了,但你讲和他相关的故事,他总会感兴趣。

  见到比尔?盖茨,你应该主动聊微软的产品,向他描述一个用户最切身的体验。

  如果你是白领,你在他眼中代表了一部分白领对微软的认识;如果你是大学生,你代表了一部分大学生的认识。

  任何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只是需要你用心发现。

  很多能力超强、做快消品销售的人,去任意一个公共场合,都能结交陌生人,因势利导地推销自己的产品。

  讲一个耐人寻味的案例:

  一家开张不久的饭店,老板是出了名的热情好客,经常主动陪客人聊天。

  有一位客人显然吃得很满意,总是赞叹菜品的独创性。这位客人显然不忙,没有要走的意思。于是,老板过去跟他聊天。客人说:“您对菜品的用心,让我觉得我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

  老板高兴之余,对他也有了些兴趣,于是问他:“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客人说:“我做汽车行业,在工作中只重视车的性能要够好,还有价格的合理性,忽视了很多沟通上的问题。例如,介绍车的时候,太中规中矩了。”

  老板听完后,对他的话题更感兴趣了,就和他聊车的话题,聊了一刻钟。这位客人走的时候,留下了自己的名片。老板也非常高兴地说过些天正巧要带一个朋友去看车。

  其实,中国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人情味浓厚,人们都希望找认识的人谈事情。

  你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一个人,就向成功踏出了你的第一步。

  晓东是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的员工,他常常会找到一些比较不错的房源。

  这当然与他的勤劳密不可分,大家都偷懒时,他会到自己负责的一些小区去转转。

  看到老年人从超市出来,拎着很沉的东西时,他会主动过去搭把手。常常有些人被他打动,就会提起小区内某个房源的消息。

  晓东是一个有分享精神的人。有一次,看到同事小赵一筹莫展的样子,晓东主动分享了自己的这个方法。

  小赵感觉十分有道理,于是变得勤劳起来,也不在屋子里待着了,经常主动走出去寻找房源。

  在小区里,看到有人拎东西,小赵也会主动上前帮忙,可是效果却并不好。有一天,小赵累了一天,却无功而返。回来后,他抱怨晓东:“太奇怪了,为什么咱们穿同样的衣服,我去小区里要帮人拎个东西什么的,他们像防贼一样防着我?一个老太太明明都快拿不动那堆水果了,我一开口、一伸手,她马上就低头走了,都没正眼瞧我一下。”

  晓东非常好奇这是怎么回事,他决定第二天陪着小赵一起去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经过观察,晓东终于找到了人们不理睬小赵的原因。

  原来,小赵每次看到需要帮忙的人,就赶紧走上前去,特别热情地介绍自己,例如:“阿姨您好,我是房地产中介公司的小赵,我帮您拎东西吧。”

  对方一听这话,马上拎着东西走了,头也不回。

  晓东不得不亲自示范。看到有人正在搬东西,他走上前说:“大哥,我帮你搭把手。”然后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帮对方搬东西。

  搬得差不多了,搬东西的大哥主动递给晓东一根烟,问道:“哥们儿,你做什么工作?”

  晓东说:“我做房地产中介。”

  这时,搬东西的大哥非常热情地说:“我自己有车,常常帮人搬个东西什么的。这个小区来来回回总有人搬家,肯定有空房子。一会儿,我给你问问搬家的这家人,看看能不能给你拉个生意。”

  晓东赶紧感谢,然后留下了自己的名片。

  小赵都看呆了,问晓东:“你运气怎么这么好?”

  晓东说:“不是运气好,而是你不能太着急介绍自己。你一说自己是干什么的,别人就以为你是有目的的帮忙。谁愿意承担这种心理压力呢?就不理你了。你先帮了人家,人家自然就会对你上心,愿意帮你了。再说了,帮不了你也没关系,权当咱们出来运动一下,不吃亏。”

  所以,人和人在付出同等劳动时间的情况下,有一些效果的不同,还是在于思路和策略以及对人情把握上的不同。

  对场面的控制力就是气场

  每个人的样貌不同,有人给别人的感觉是亲和,还有人给别人的感觉是威严,但在我个人的社交经验中,我认为气场比一个人的样貌更重要。人与人刚接触的60秒,是强气场还是弱气场,能立即被他人感受到。

  如何增强气场?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强对场面的控制力。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耐人寻味: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大意说的是,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但是他觉得自身形象不太好,于是就让另一个形象很好的人来代替他,自己拿着一把大刀站在旁边。

  接待完之后,曹操派人去问匈奴的使者感觉如何。使者说:“魏王的确是很有风度的,然而我觉得床头拿着大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这里提到的气场并不是一定要你多强势,而是你当时的自如,有决定权和掌控力,以及对自己的信心。

  正如这个故事所讲,曹操之所以样貌一般,却气宇轩昂,这不是装的,而是他征战多年,杀伐、决断之下对事情拥有了一种强大的操控力,因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自信,也成就了一种“英雄气”。

  其实,人际交往也是如此,你越展示出这样的自信,别人越觉得你有能力驾驭一些事情。能否拥有这样的自信,是由你的实力决定的。

  那么,对年轻人来说,如果还不具备强实力,应该怎么做才能增强自己的气场呢?我从实际的经验出发,给出三条建议。

  第一,约别人见面的时候,早到十分钟。

  约会不迟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如果你每次约会都能不迟到,最好是稍微早到片刻,你等着别人来见你,你就会比较镇定,你的气场就会稳固。但是如果你迟到了,你刚进去就要先向对方道歉,自然心虚气短了。

  还有的年轻人倒是能够听进去我的建议,但是早到了之后,就是呆呆地坐着玩手机,早到的意义就没有了。记住,气场是对场面的控制力。

  通常情况下,如果别人来你的公司见你,你会感觉从容自在、游刃有余。去别人的公司,你就会略有紧张感,这就是场面的控制力。

  但是,如果是我们尊重的人,我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自如,以对方的需求为主,会考虑去拜访对方。还有的情况比较普遍,就是约在咖啡馆等场合。在这样的场合,你和别人约见的时候,如果你早到了,要做的就是与这个环境和氛围相融合。比如,知道洗手间的位置,提前熟悉一下特色的饮品,找一个好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提前坐在对方的位置上看你自己所处的位置。如果你需要对方专注地听你说话,你务必做的是“封死对方的视线”,让你的背后不要有人来人往等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类似的细节,听起来都很简单,但是不走心的人往往就做不到。做到以上几点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你知道了洗手间的位置,对方需要的时候,你可以从容地为对方提供帮助。再比如,你能够准时地出现在某地,就是给对方一种信号:“这是一个靠谱的人。”

  第二,自信是气场的核心,你要建立起自信。

  你使用的语言,你的体态,你眉目间传达的情绪,都会让你散发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会被对方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并影响你们后期的交往。

  有人曾经想给我介绍业务,他问:“你听说过我们这个业务吧?”

  我如果回答:“没听过。”

  这对他的自信无疑是一种削弱,他可能会对自己所推荐的这项业务的影响力打上一个问号,于是他不得不重整旗鼓,再次介绍。

  一个成熟的业务员会这样介绍:“公司今年推出了一个大项目,其中我负责的业务是……”如果这样说,听的人也许会觉得可信度高一些。

  见客户也同样如此。我们要展示一种自信、从容的气场,不妨从自己熟悉的事务入手。

  有时候,约客户在自己的办公室见面、聊事情,不适合冷冰冰地只谈公事。

  我曾经拜访过一位企业家,他的整个办公室装修得很有特色,体现了他的高雅品位。他的办公室里有茶桌,还有一套昂贵的茶具。

  他懂茶道,兴致好时,请人品茶,既有禅意,又有人情味,比起设宴百桌要高明很多。

  所以,如果你想在与人第一次见面时就展示出自信的一面,不妨从自己懂的事情入手。设计场景也好,引出话题也好,当一个人做自己懂的事情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散发出一种气场。

  第三,合理控制小插曲。

  我曾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恋人之间只要远行一次,回来的时候,就可以确定两个人是会在一起还是会分开。

  也许听起来有点儿怪,细想却有道理,这暗含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道理:有的人,天天在你面前,你未必读得懂;有的人,你见他千次,却未必会发现他的优点或者缺点。

  问题出在哪里呢?

  当固定循环地重复一种生活的时候,我们根本不能够全面地了解对方,只有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我们才能看到一个人的另一面。

  见客户更是如此。你是为了与对方建立关系而约见的,见面时要警惕一些小插曲:控制得当不影响交往,控制不当却将适得其反。

  你约了客户吃饭,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在他的“品味”之中。你如何点菜,点菜的时候是否能够照顾好对方的喜好,对方都会根据你表现出来的修养、气质、品位,在心里给你打分。你的每个细节都在告诉他: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否经常参加社交场上的各种活动,你是否能够得体地与外界交往。

  先来给大家设计一个场景:你的表现非常好,这时突然有个服务员过来倒水,不慎把水洒到了你的衣服上。在服务员道歉之后,你是原谅他,还是得理不饶人?要知道,客户虽然和你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但他并不是你的亲密朋友,他在观察你。

  错的当然是服务员,但如果你对服务员大吼大叫,客户会觉得自己也没面子,还会觉得你的粗暴暴露了你没有修养的一面。

  所以,对待这些小插曲,要合理控制,别忘了你今天的大目标,别忘了你的大局。生活就像一次考试,没有人知道考你的人会观察你的哪一点,你所相处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考验你的一道题,所以我们要学会善待别人。

  相反,如果你很灵活,让客户觉得你是个与人为善的人,他对你的印象就会有所不同。例如,你与客户在你公司所在的大厦停车场停车,前方有“车位已满”的告示牌。此时,你朝停车场的管理员打个手势,面前的拦车杆立马缓缓升起,你就能找到车位。因为你平时对这位管理员亲善和气,所以他愿意在能力范围内给你一些便利。

  这就是你的社交能力在小事上的表现。

  非语言信息在说话

  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都是在看,而不是在观察。例如,你看到了一个人,但是你认真留意了他的变化、表情了吗?你总结过他的习惯吗?

  就拿一起打麻将的甲、乙、丙、丁四个人来说,如果仔细观察,你就能够发现,他们有不同的性格。

  甲只有赢的时候才会舒展眉头,笑得非常开心,而他并不享受打麻将的过程。

  乙打麻将时很爱说话,例如哪个同事又买了个新包,新近有什么新款的裙子。乙渴望的是大家能够凑在一起说话。

  丙总爱问为什么,他不在乎输赢,但他很想知道怎么输的、怎么赢的。

  丁更有意思,平常不怎么爱打麻将,最近打麻将的频率却突然高了。她出牌时总是先甩一下左手的大钻戒,然后再打牌,要让别人注意到她的骄傲。这说明丁喜欢“炫耀”。

  在对这些细节的洞察中,你是用眼力靠近他人的内心。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观察力提升呢?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如果你只是看,可能是看不出什么的,但是如果你把今天看到的写成一篇日记,那么你的观察力自然就会提升。

  你强迫自己书写,会不自觉地强迫自己观察,因此你对人的理解才会变得深刻。

  此时,观察力就改变了你所看到的世界。当你对人的观察变得细致后,世界会在你的眼里越来越清晰。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分享了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定义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四种距离:

  第一种是最短的距离——亲密距离。

  这样的距离在0.5米左右。通常只有非常亲密的人才可以处于这个空间之内,并且多半发生在一些私人情境中——拥抱、安慰、保护。

  第二种是个人距离。

  这个距离介于0.5米到1.2米,这样的距离通常是夫妇在公开场合站在一起的距离。如果在宴会上有异性与你保持这样的距离,你可能会觉得有些不舒服。

  第三种是社交距离。

  这个距离介于1.2米到3.6米,在此距离内发生的沟通行为大多是商业行为。

  在此距离内,比较近的一档是1.2米到2米,这样的距离通常是销售员与顾客或是同事之间的距离。而比较远的一档——2米到3.6米,一般在非个人的情境里,这样的距离通常是我们跟老板之间的距离。这样,他可以隔着他的办公桌看到我们。这跟拿一张桌子坐在老板身旁约1米的距离有很大的不同,让人不会那么紧张。

  第四种是公共距离。

  这在霍尔的分类中是最远的一种,指的是3.6米以外的距离。在这个公共距离里,比较近的距离就是大多数老师在教室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远的空间(超过7.6米以上的距离)对于两个人的沟通来说几近不可能。演讲者大多数采用公共距离,其原因是听众的人数太多了。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猜想,如果有人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公共距离,那就表示他不想和别人有任何对话。

  以上四种距离,如果我们掌握了其本质,就会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别人语言之外的一些信息。

  我工作的头几年,有一次去见一位很低调但是履历却非常耀眼的老师,我通过很多方式,终于得到了拜访他的机会。

  这位老师和他的助理翩然而至,他果然很有风采和气质。我们约在咖啡馆见面,在交流的过程中,我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一件事情:这位老师和他的助理并行或者我与这位老师沟通事情的时候,他们两个人之间虽然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上的亲昵行为,但是他们之间的距离却在不经意间处于亲密距离,而他们毫无不自然的感觉。

  感受到这一点之后,我对这位助理格外尊重,我请教她怎样才能够推进我想做的事情。她私下对我说:“我看出你是真心想和老师合作的,真正了解老师的人才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很感性的人。除了一些商业的条件,我觉得你还可以将自己对他个人的理解和他多聊聊。”

  后来,我和这位老师合作得非常顺利,这位助理对此事的帮助非常大。当然,随着合作的深入,他们两人是夫妻的事实也就很自然地让我知晓了。

  我想,当你对这个人是一个名人的助理还是名人的亲友有所判断后,你的心态和你应对的策略当然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他们的亲密关系从来没有避讳,也没有打算宣布,只是要靠你去观察和分析才能得知。

  我们与人沟通时,非语言的信息也属于很重要的线索。当我们能够熟练地捕捉和把握这些信息时,我们离成熟、有效的沟通会更近。

  比如,我接触过一位名人。当时,他只给了我一个模糊的信息——告诉我他的活动要由他公司的商务推广部来和我商谈。令我没想到的是,来和我谈业务的居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小姑娘。我观察这个姑娘的言谈和身体语言时,感受到了气场。

  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为什么会有如此自信、笃定的气场?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她对这位名人的资源和行程完全可以拍板。这和以为她只是一个来走过场的人,而幕后真正拍板的人是这位名人,我将提供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

  后来,我们的合作成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慢慢知道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这个姑娘是这位名人所合作的公司投资人的亲戚。她非常珍惜和这位名人在一起学习的机会,从毕业实习到现在,一直都在这家企业。伴随着公司业务的起步、发展、壮大,她一步步升迁。无论是从个人关系还是从个人能力来看,她纵然再年轻,也是一个拥有重要决定权的人。 阅读最新章节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为您提供大神张超的情商高手,只要三步(全三册)最快更

第六章《高情商交际学》(2)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不过没有谁怀疑这种能力的由来,毕竟,孔雀妖族最擅长的天赋本来就是斗转星移。她这技巧和斗转星移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公子这次化解曹彧玮的攻击之后却并没有急于攻击,只是站在原地不动。

  曹彧玮眉头微蹙,这小姑娘的感知竟是如此敏锐吗?在他以火焰化铠之后,本身是有其他手段的,如果美公子跟上攻击,那么,他就有把握用这种手段来制住她。电脑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app爱阅小说最新内容免费阅读。但美公子没有上前,让它原本蓄势待发的能力不得不中断。

  战刀再次斩出,强盛的刀意比先前还要更强几分,曹彧玮也是身随刀走,人刀合一,直奔美公子而去。

  美公子手中天機翎再次天之玄圆,并且一个瞬间转移,就切换了自己的位置。化解对方攻击的同时,也化解了对方的锁定。而下一瞬,她就已经在另外一边。曹彧玮身上的金红色光芒一闪而逝,如果不是她闪避的快,无疑就会有另一种能力降临了。

  拼消耗!她似乎是要和曹彧玮拼消耗了。

  电脑版网即将关闭,免费看最新内容请下载爱阅app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不过没有谁怀疑这种能力的由来,毕竟,孔雀妖族最擅长的天赋本来就是斗转星移。她这技巧和斗转星移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公子这次化解曹彧玮的攻击之后却并没有急于攻击,只是站在原地不动。

  曹彧玮眉头微蹙,这小姑娘的感知竟是如此敏锐吗?在他以火焰化铠之后,本身是有其他手段的,如果美公子跟上攻击,那么,他就有把握用这种手段来制住她。但美公子没有上前,让它原本蓄势待发的能力不得不中断。

  战刀再次斩出,强盛的刀意比先前还要更强几分,曹彧玮也是身随刀走,人刀合一,直奔美公子而去。

  美公子手中天機翎再次天之玄圆,并且一个瞬间转移,就切换了自己的位置。化解对方攻击的同时,也化解了对方的锁定。而下一瞬,她就已经在另外一边。曹彧玮身上的金红色光芒一闪而逝,如果不是她闪避的快,无疑就会有另一种能力降临了。

  拼消耗!她似乎是要和曹彧玮拼消耗了。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第六章《高情商交际学》(2)免费阅读.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为您提供大神张超的情商高手,只要三步(全三册)最快更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